近日,重庆建工集团2300余名工程技术领域专业技术人才集中参加高技能人才评价,有1500余人通过评价获得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是重庆市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以来,一次性评审认定人数最多的一次。
同时,这也是该市打通“专业技术职称+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双向通道,实现了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融合贯通的成功典型。
成效的背后,是重庆市近年来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实施的一系列“硬核”改革创新举措。
为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重庆市人社部门大力推动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落地落实,建立起以职业资格鉴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主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
尤其是在全国率先贯通了工程技术领域专业技术人才与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立交桥”,更是让人才吃了“定心丸”。
2300名专技人才“试水”
“现在拿到了高技能人才等级证书,我们落地各种项目就更方便了。”
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公司工程师丁波说,这项举措对走技术路线的他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鼓舞,让他更加安心扎根下来,把手中的工作干好。
同样参与了此次认定的重庆市政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刘宗勇也表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不仅是对人才的鼓舞,也打破了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与职业技能评价界限,解决了人才职业发展中出现的“独木桥”“天花板”问题。
“我们拿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将有助于项目获得技术领域方面的政策支持,参加全国各项相关技术类奖项评选也更方便。”刘宗勇说,以前这是两条通道,现在职业发展“立交桥”贯通以后,对企业发展与人才稳定,都无疑是“强心剂”。
创新有舞台,成才有支撑,奋斗有回报。如今的技能人才只要奋斗实干,拧螺丝可以“拧”成全国劳模,操控机床也能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甚至可以身披国旗走上国际大赛的领奖台。
这是时代给予广大技能工作者的机遇。
正因如此,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据了解,本次重庆建工集团面向电工、架子工、钢筋工、砌筑工、防水工、筑路工、起重装卸机械工、混凝土工8个职业(工种)。
建工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以“十四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为指引,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建设工程计划,促进两类人才深度融合,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
创新改革:全国先试先行
此前,重庆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关于工程技术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参加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通知》,全国率先对畅通工程技术领域专业技术人才与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进行试点。
截至目前,在全市企业、职业院校共开展了6批评审,近2000名工程技术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评审取得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值得一提的是,该市两类人才的贯通融合工作先试先行、推进有力,得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充分肯定,相关文件被转发全国各省市借鉴学习。
具体来看,重庆市在积极探索推进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高技能人才评审工作中,明确了申报条件、评价方式和评价工作制度三个方面。
首先,在工程技术领域技能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取得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的,或职业院校教学专业方向为工程技术领域的教师取得初级、中级、高级职称的,均可分别申报参加与现岗位相关或相近职业(工种)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高技能人才评价。
从评价方式来看,在开展职业贯通评定过程中,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行业企业评价规范等要求,依据专业技术人才取得业绩条件和评价等级不同对申报人员资格等情况进行审查,采取直接认定、综合评审和考核评价三种评价方式。
此外,全市还建立了双月受理申报资料,单月开展评审的工作制度。
扩大贯通领域 激发人才活力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健全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是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举措。
重庆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有利于激发企业职工技能提升热情,为专技人才创造了更多深入现场的操作机会;有利于企业职工把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使他们的综合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为教师取得更高等级的一体化教师资格创造了条件,让他们更能集中精力投入到教学教研工作中去。专业技术人才与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贯通,为两类人才搭建起了通畅的成长立交桥。
下一步,重庆市将充分发挥评价机构主体作用,建立质量监督机制,保证评价的公信力。畅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相互评审渠道,将两类人才贯通的领域从工程技术扩大到农业、工艺美术、文物博物、实验技术、艺术、体育等,以扩展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激发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来源:重庆市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