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荆州市人社局着眼于劳动者稳岗位促就业、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夯实荆州市技能人才服务基础,让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针对企业的技能人才短缺和招工难等问题,荆州市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对症下药,坚决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广开就业渠道,实现“就业有门路、招工有方法、技能有提升”,最大限度地缓解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
用心留才
真金白银服务企业
一是加大企业引才政策支持。荆州市人社局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企业人才引进培养服务工作的意见》,针对企业引进的高端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技术研发人才,比照荆州市招硕引博计划落实同等待遇。
二是加大“订单班”政策支持。支持校企合作联合办班,对开办学历教育企业冠名班的学校,给予10000元/班开办奖励。对订单班毕业后留企就业满2年的学生,给予5000元人才津贴。
三是加大稳岗政策落实力度。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人社厅等8部门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研究制定了荆州 “稳十条”措施。
目前,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已经实施;稳岗返还继续推行“免申即享”,首批1060家企业将直接拨付到企;全市已开展以工代训26247人,发放补贴936.89万元;全市大学生实习实训8236人,发放补贴600余万元。
科学引才
拓宽企业招聘渠道
一是开展系列专项招聘。根据企业需求和疫情防控要求,结合部省部署安排的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月等专项行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今年来,全市共组织招聘活动267场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7.6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3.4万余人。
二是深入解决企业问题。结合荆州市服务企业专员制和人社干部“进千企”活动,今年5月至8月,中心城区212名人社干部联系走访企业175家,收集183个问题,其中人才方面问题45个,建立干部跟踪帮扶机制,一企一策提出解决办法,目前问题已基本解决。
三是强化人力资源机构服务。按照“1+N”模式,荆州市人社局建立人力资源机构与企业日常对接联系机制,每家规上企业至少安排1家人力资源机构对接。目前,中心城区40多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近600家企业建立了联系服务机制,为企业输送员工1.52万人。
合作育才
掀起校企培养热潮
一是推进校企合作联合办班专项计划。3年内开设“订单班”120班以上,为在荆企业定向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人才。4月23日,组织8所院校与中心城区25家企业举行集中签约仪式,签署订单班协议47个、拟培养1375名人才。
二是支持校企联合办学。积极支持美的公司和荆州理工职业学院共建“美的产业学院”,力争五年内建成“千人规模学院”。学院已于6月18日挂牌成立,其中2021级定向培养100人左右,目前已招录近30人。
三是设立人才服务驿站。在荆州城区9所大中专院校设立“人才服务驿站”,每站配备5名工作人员,努力打造成为校企合作、荆才荆用的人才公共服务平台。驿站已于6月11挂牌运行。今年,在荆7所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人数为25926人,截至8月底,截至8月底,在荆州本地就业3314人,留荆就业率15.06%,明显好于往年。
按需定才
深化人才评价机制
一是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继续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目前已培养750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1566人次,发放补贴2219万元。
二是积极打造技能竞赛品牌。连续举办3届“荆州能人”职业技能竞赛。今年拟围绕文化旅游、智能制造、邮政快递、动物检疫、乡村振兴5个主题开展职业技能大赛。通过以赛促训、以赛选才,营造尊重、珍惜、争当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深入推进人才评价改革。研究制定了《关于做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评价机构和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相关事项。尤其注重通过职称制度改革,让传统职称评定道路更通畅,使得“工人可以评‘高工’”,让高技能人才享受发展红利,打破成长“天花板”。
截至7月底,已确定具备资质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28家,开展技能等级认定7402人次,专项技能考核评价5759人次。继续推行企业专技人才职称申报评审绿色通道,对企业申报职称不受名额限制。今年来,我局已受理10余家企业专技人才评审申请,目前正在组织实施。
虽然荆州市针对就业难、招工难等问题采取了大量措施,但与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正相关的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错位矛盾仍然长期存在,主要表现为蓝领员工“招不满”、技术人才“留不住”、用工成本“降不下”。
下一步,荆州市一是强化公共服务建设。完善荆州“能人返乡”服务平台。不断完善“荆州能人返乡”微信平台功能,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向在外能人宣传推介平台。开展派驻企业公共就业服务专员活动,定点服务企业用工,限时完成招工任务。
二是强化政策落地落实。加强招才引才“荆十条”、减负稳岗扩就业“稳十条”、市委“人才二十条”等政策的落实运用,加强中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根据企业需求和本地产业特点,开展订单培训、顶岗实习等,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发挥人才服务驿站作用,大力提升在荆大中专院校留荆率、留企率,积极创造条件推行开展“无申享”服务,主动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补贴。
三是强化人力公司作用,明确政府购买服务、给予招聘补贴等具体实施细则,引导人力资源公司参与公共招聘等服务,帮助企业更加高效的解决用工问题。
四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帮助企业科学制定招聘计划,引导企业提高薪资福利待遇,放宽用工条件,扩大用工年龄,实现人岗精准匹配;引导企业做好员工岗前、在岗、转岗培训,建立员工蓄水池。
来源:荆州市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