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专心做好一件事 | 记“内江市首席技师”廖健康
来源:互联网 作者:西部人力 发布时间: 2021-11-22 1200 次浏览


11月3日清晨,正值早市高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充斥着威远县城北综合市场。对比这充满烟火气的场景,市场一角的一家店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尽管店里有让人目不暇接的莲花、观音、飞天等精美木雕,以及惹人注目的一排排省市级奖项,市场上人来人往,却很少有人主动走进店内。



“就算进来,很多人也是随便看看,真正买的很少。”这让这家店(木韵艺术雕刻)的老板廖建康有些无奈,这种状态还将持续多久他不知道,但他清楚自己决不会放弃这份手艺。


作为现实版“高手在民间”,廖建康不仅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2021年还被内江市政府选聘为“内江市首席技师”。


热爱雕刻 | 19岁少年苦练以刀作画


今年50岁的威远人廖建康,从小喜欢捏泥,后来学了几年国画、泥塑,19岁开始跟师父学木雕。



刚开始时,他主要是在竹子上雕刻一些简单的动物、花草。“力道不对,刚开始常常被刻刀划伤,刻刀很锋利,伤口都很深,钻心地疼。”但在师傅眼中,受点小伤没什么,安慰的话自然也没有,甚至觉得疼一点,还能让廖建康长记性,更好地改正。“


再后来,我会把受伤当成一种锻炼,一种进步。”廖建康说,慢慢地,他熟练掌握了各种技巧,受伤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这样的学习过程自然算不上愉快,但看着一块木头在手中成为一件充满生命力和灵性的作品,廖建康觉得,受再多的苦都值得。几年后,廖建康的手艺日趋成熟,他开始渴望更大的舞台。


带着这样的念想,1994年,他来到重庆雕刻厂上班,后来又去了广东。在广东,廖建康遇到了很多手艺精湛的木雕师傅,他边看边学,遇到问题就向同事请教,不断积累经验,完善雕刻技法,直至能独立创作不同类型的作品。通过学习和创新,他赋予传统木雕新的生命力。


暖黄的灯光下,木屑飞溅,廖建康眼神专注,沿着铅笔标注的痕迹,用电锯小心切割,每一次掉落的多余木块,都体现了他的深厚功力。


粗坯完成后,他的眼神从几十种刻刀里一一扫过,挑出最合适那把,选好角度,木锤配合手部巧劲敲击刻刀,多余木料被一点点凿去,这件名为《屈原》的木雕作品越来越清晰。



采访期间,说起回乡的初衷,看着手中的作品,廖建康陷入了回忆。“放心不下父母、孩子。”2006年,廖建康回到威远,开了一家小超市。超市生意很好,但他始终放不下热爱的木雕,最后把超市交给妻子打理,自己潜心钻研木雕。


2011年,他的“木韵艺术雕刻”正式开业。为了节省开支,选址威远县城北综合市场。“本地人对木雕文化还缺乏了解,三个月甚至半年不开单是常事。”不管有没有生意,廖建康坦诚,自己热爱木雕,不会放弃。在朋友的建议下,


2019年他开始在网络上宣传自己的作品,陆续接到一些订单,生意比之前好了一些。


今年9月,廖建康接到一个国外的订单——国画木雕。这幅作品从造型、粗雕、精雕、打磨,他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耗时10天才完成。每天埋头雕刻八九个小时,旁人看来不免枯燥,廖建康却乐在其中,因为创作的喜悦是其他东西无法取代的。“


做这一行确实辛苦,时间长不说,还要面临不少状况。比如雕刻用的刀,以前可以找铁匠打,现在铁匠都没有了。”廖建康说,有时需要一些特殊的刀具,他只能买刀坯自己磨。“木雕要做精、做好,离不开不断学习、琢磨。”


2018年,廖建康到雅安芦山进修一年根雕;今年7月,又前往云南剑川进修了一个月。靠着这样的执着和不断学习,透过31年雕刻生涯,廖建康完成的每一件作品中,都能看到其技艺的不断演进和创新,如声、光、电的融入,赋予了传统木雕新的生命力,使其既“古”且“潮”。


廖建康还借鉴石雕、玉雕、泥塑、西方雕塑等手法,让现代木雕、根雕有了更多样化的表现手法。背对着喧闹的菜市,廖建康神情肃穆,说起雕刻技艺,言语坚定而执着,一辈子专心做好一件事,这既是廖建康一生的坚持,也是他真实的人生写照。


致力传承 | 要让非遗技艺代代传承


2021年,廖式木雕技艺成功申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大提升了廖式木雕技艺影响力和知名度。


“木雕是一门苦活,不仅需要体力,还需要一定的审美,不下苦功夫学不到真本事。整整三四年,都要跟着师傅从最基础的东西学起,收入也不多。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愿意学的。”


采访中,廖建康也表达了对这门手艺后继乏人的担忧。“木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艺术形式,可谓源远流长、风格独特,我希望其能够代代传承,不断创新,不要出现断层。”


廖建康说,他想在威远县严陵镇西街社区弘扬木雕文化,也想让木雕文化走进校园,为孩子们现场授课,让木雕文化传承下去。




来源:内江日报